凌晨三点,某农商品公司的文案小张盯着电脑屏幕抓头发——老板刚下达死命令:必须把滞销的板栗写成爆款推文。他删掉第18版开头"金秋送爽,硕果累累",突然发现朋友圈有人晒糖炒栗子配文:"剥开秋天的第一颗战利品",转评赞刹那破百。等等,这不就是老板要的"收获感"?
为什么说秋天是天然软文催化剂?
上个月帮大闸蟹商户做测试,两组文案投放效果天差地别:
A组写"膏满黄肥 限时特惠"转化率1.2%
B组写"咬开蟹壳那刻,苏州的秋风突然吹到北京"转化率冲到6.8%
看出门道没?四季情绪才算是流量开关。秋收场景自带的三大传播遗传因子:
- 集体记忆唤醒(开学季、中秋、秋游)
- 感官刺激集中(桂花香、糖炒栗子声、毛衣触感)
- 时间紧迫暗示("再不吃蟹黄就硬了")
新手常栽在哪片红薯地里?
我去年帮老家卖红薯干就踩过大坑,当时写"自然晾晒 古法制作",结局评论区都在问"有没有添加剂"。后来改成"每天翻面28次的秋日阳光",库存三天清空。记住这三个死亡陷阱:
- 把农商品当制造业品写(错!要写农时故事)
- 只展示结局不记录过程(错!拍带泥的红薯)
- 强调规格忽略情感(错!说"握得住秋意"比"500g装"管用)
有个反面教材特典型:某苹果园推文放九宫格果园全景图,结局不如隔壁村大妈拍的视频——她蹲在落叶堆里挑苹果,指甲缝还沾着泥土,文案就一句"闺女说这一个甜的像小时候"。
具体怎么把稻穗变成转发按钮?
跟杭州某米其林餐厅偷学的五感爆破法,他们推秋季菜单时:
① 听觉:在推文里嵌入脚踩枯叶的ASMR音频
② 视觉:主图用对比色(暗红枫叶托着雪白藕片)
③ 嗅觉:随文赠送"雨后松林"香片
④ 味觉:描述板栗在舌尖粉化的颗粒感
⑤ 触觉:引导摸手机壳模仿树皮纹理
这套组合拳让预定量暴涨300%,核心是让受众觉得在触摸整个秋天。
假若预算不够怎么办?
认识个县城苹果酒作坊,老板自己拿着手机拍:晨露从苹果滑落的慢镜头+酒瓶倒进玻璃杯的气泡声。重点在于制造四季限定感:
- 每天固定下午三点发"现摘现酿"短视频
- 用天气预报APP截图当背景(显示当地实时热度)
- 把包装盒改成落叶形状便签夹(成本每份+0.3元)
上周他们有个爆款文案特简易:"刚刚敲碎酒坛封泥,2018年的秋雨味道突然窜出来"。其实酒是今年酿的,但谁在乎呢?人们买的本就是记忆里的秋天。
假若实在不会写?
记住这一个万能公式:
[具体时间]+[身体动作]+[意外发现]
举例:
"周五傍晚削梨突然停刀——砧板上的汁水竟画出晚霞的纹路"
"晨跑踩碎银杏果那刻,去年在腾冲民宿闻到的松香突然复活"
"给孩子装午餐盒时,发现西蓝花缝隙卡着颗晨露"
上次给某母婴品牌用这招,把普通保温杯写成:"送完孩子上学,打开杯盖看见三片银杏叶漂成小伞——原来他偷偷藏了整个秋天给我"。宝妈们转疯了的真相是,叶子是运营小哥现从楼下捡的。
小编说点招骂的
现在太多人把秋收软文写成农商品仿单,活该阅读量不过百。下次动笔前,先把商品埋进落叶堆拍二十张废片,直到某张照片让你突然想起外婆的桂花糕——那个刹那的感觉,才算是受众愿意买单的秋天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秋天收获的软文到底怎么写才能引爆朋友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