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考作文急救包:三步写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好文章

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离月考只剩三天,作文本上还是一片空白,急得抓耳挠腮却憋不出开头?上周我表妹就栽在这道坎上,明明背了十篇范文,考场上愣是写不出像样的句子。更气人的是,她同桌平时作文稀烂,这次居然拿了38分(满分40)!

一、审题就像开保险箱 拧错方向全完蛋

Q:为什么背了那么多好词好句,一考试就卡壳?
A:八成是审题时跑偏了。上学期期中考试,我们班32个学生栽在《我的书包》这道题上——有人写成物品说明文,有人大谈名牌书包的危害,其实老师就想看"书包里的故事"。

记住这一个保命口诀

  1. 用红笔圈出题目中的动词("记""议""说")
  2. 拿蓝笔框住核心名词("书包""那一刻""光")
  3. 拿荧光笔划限定词("初中生活""最难忘")

隔壁班李同学用这一个方法,把《校园里的光》从路灯描写扭转到"老师深夜批作业的台灯",刹那从三类文升到优秀范文。语文教研组统计过,正确审题能让作文至少提5分。


二、架构搭建比文采重要 学会汉堡包写作法

去年带毕业班时,我发现个奇怪现象:作文写得最流畅的学生,反而常在架构分上丢分。有个学生用了三页纸描写桂花香,结局老师批注:"文字优美,但读完全文不知重点在哪。"

试试这一个汉堡包公式
第一层(面包):30字以内点题,比如说"推开老宅木门,那架纺车仍在角落静默,织就了我童年的经纬"
中间夹心:

  • 火腿片:第一个故事片段(纺车的声音)
  • 生菜叶:过渡句引出感悟("机械的轰鸣终究取代了吱呀声")
  • 芝士层:第二个细节描写(母亲手上的茧子)
    底层(面包):用比喻收尾,比如说"如今我明白,那纺车转出的不是棉线,是流淌在血脉里的韧劲"

张同学用这一个架构写《旧物有情》,三个时间段的桂花树变动贯穿全文,最后升华到"有些消失不是告别,而是以另一种形态生长",拿了年级最高分。


三、文字化妆术:把白开水变成珍珠奶茶

Q:怎么让"今天下雨没带伞"这种流水账变高级?
A:记住这一个魔法公式——细节颗粒度=情感浓度。上周改到篇惊艳的开头:"雨滴在眼镜片上炸成蛛网,我抱着书包冲进便利店,收银台边的关东煮冒着热气,第三格萝卜浸着琥珀色汤汁..."看,全是画面感!

避开三大雷区

  1. 别堆砌成语("万里无云"不如"阳光把云都晒化了")
  2. 少用"的地得"(把"美丽的校园"改成"爬满紫藤的围墙")
  3. 消灭"很非常"("非常感动"换成"攥着皱巴巴的纸币,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")

初二的王同学有次神来之笔:"试卷发下来时,窗外的蝉突然噤声,粉笔灰在阳光里慢慢沉降。"这种境况描写,比直白写"紧张"高明十倍。某中学老师做过统计,善用细节描写的作文,平均分比单纯堆砌辞藻的高4.2分。


说个真实案例:去年月考有个题目是《那一刻,我读懂了____》,全年级70%学生填"父爱""友情",唯独陈同学写"读懂了超市价钱标签"。他详细描写和妈妈买菜时,发现她总是先翻看价签再偷偷放回想买的酸奶,最后用"原来爱也会踮起脚尖比较克重"收尾,这篇作文被复印了贴满整个语文组。

最后唠叨两句:考场作文不是文学创作,与其追求别树一帜,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三件事——把题目钥匙插对锁孔,给文章装上GPS导航,往细节里撒点星光。就像我们年级组长常提到的:"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,是撰改出来的。"下次动笔前,先把这段话读三遍,说不定下个月贴范文的就是你的文章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月考作文急救包:三步写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好文章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