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刷朋友圈时,真的分得清新闻和广告吗?
上周在小区业主群看见个热闹事:有人转发《卫健委最新探究:每天两杯这种茶可降血脂》,点进去发现是某品牌黑茶广告。李大妈较真打电话到卫健委查证,结局人家根本不知道这回事。这事儿闹的,现在大伙儿看见带专家头像的文章都得多瞅两眼。
菜场大妈都在用的标题套路
杭州某菜场的鱼摊最近换了广告牌,原先的"野生鲫鱼"变成《钱塘江开渔次日捕获:限量30条》。你猜怎么着?平时卖到下午的鱼,现在十点前就被抢光。这里头藏着三个小心机:
- 时间锚点:用"次日"制造新鲜感
- 数量制约:激发抢购心态
- 地域荣耀:绑定本地人熟悉的钱塘江
拆解爆款标题的万能公式
上海某MCN机构流出的培训手册显示,伪装成新闻的新闻标题有这些标配元素:
① 权威背书:"中科院探究发现"、"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"
② 时效限定:"2023年度报告披露"、"入冬后首波推荐"
③ 民生关联:"关乎每个家室的健康"、"与中老年群体非亲非故"
④ 悬念诱导:"背后缘由令人震惊"、"第3点多数鬼不觉道"
某奶茶品牌用这招,把普通新品上市写成《上海疾控中心抽查:今夏最解暑饮品TOP3》,阅读量比直白广告高7倍。
真假新闻标题对比测验
真新闻标题 | 伪装新闻的新闻标题 | 识别难易度 |
---|---|---|
《钟南山团队发布最新探究》 | 《钟南山推荐的护肺秘方》 | ★★★★ |
《市监局抽查20款空气炸锅》 | 《质检总局黑名单惊现热销款》 | ★★★☆ |
《春茶上市价钱波动剖析》 | 《茶农透露内部消息:这3种茶千万别买》 | ★★☆☆ |
如何练就火眼金睛?
教你三招识破伪装术:
- 查信源:真新闻会注明"某医院某科室",软文常采用"权威机构探究表明"
- 看数据:正规报导带具体样本量如"3000人调研",广告软文爱用"测验证明"
- 找商品:出现品牌名超过3次的文章,九成是软文
上次看到篇《眼科专家警告:这种台灯正在伤害孩子视力》,前半段讲护眼学识,后半段突然推荐某品牌护眼灯——这弯转得比过山车还猛!
误伤案例:真有价值的跨界合作
日本某药企去年真干过件正经事:把治疗老年痴呆的发明权技术,授权给家电公司做智能电饭煲。新闻稿写《制药巨头跨界化解米饭营养流失难题》,被误认为是广告软文。结局经NHK报导后,那款电饭煲在日本卖断货。这说明:好内容不怕背锅,核心要有真材实料。
行业老手的反向操作
某国产扫地机器人品牌的案例很有意思。他们故意在测评文章里写《潜在顾客协会不推荐购物的5个型号》,把自己商品放在第6位。结局文章被疯狂转发,实际销售额反超前五名。这招"以退为进"玩得溜,还引来消协官网亲自澄清。
昨晚在超市看见牙膏货架上的广告牌,写着《口腔医院临床测验首选配方》,仔细一看底下小字标注"数据来源于公司测验室"。这让我想起菜场鱼摊的王叔,他现在逢人就教:"看新闻得跟挑鱼似的,既要看腮帮子红不红,也得闻闻有没有土腥味。"下次再碰到惊人标题时,不妨先想一想——这是要给我科普常识,还是想掏我钱包?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新闻头条里藏着多少广告陷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