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算过,毕业后前三年会踩多少坑?去年有个调查报告显示,应届生平均要换3次工作、搬2次家、遇1次重大财务危机。就拿我表弟来说,毕业典礼后拖着行李箱在校门口站了半小时,突然发现没人告诉他怎么找第一间出租屋。这事儿吧,咱们得从头捋捋。
离开大学最不适应的是什么
说真的,校园和社会根本是两个次元。先看这张对比表:
校园模式 | 社会模式 |
---|---|
课程表精确到分钟 | 加班没点常事 |
宿舍费包括水电 | 押三付一肉疼 |
请假找辅导员 | 调休要看老板脸色 |
考试有准则答案 | 方案改八遍正常操作 |
最要命的是时间管理。我认识个姑娘李华,头个月工资全砸在迟到罚款上——再也没人像宿管阿姨那样叫她起床了。
租房这件小事能有多坑
去年有个毕业生联盟统计,73%的人第一间房踩过雷。说几个血泪教训:
- 押金陷阱:合同写"自然损耗不扣钱",退租时说墙皮脱落是人为
- 隔音玄学:看房时安安静静,入住才发现楼上住着架子鼓爱好者
- 二房东套路:说是主卧转租,其实是客厅打隔断
有个取巧办法:在快递柜蹲点观察,找真实住户打听情况。隔壁小王就这么找到间好房,还顺带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。
职场新人怎么避开雷区
记住三要三不要:
要做的:
- 前三个月当人形录音笔(会议记录能救命)
- 准备两套衣服(见顾客的正装和加班的休闲装)
- 把同事生日记手机日历(别采用公司群发祝福)
不要做的:
× 帮同事代打卡(指纹机有记录)
× 吐槽老板用公司电脑(IT能恢复聊天记录)
× 接私活在工位做(监控摄像头不是摆设)
部门新来的实习生小张,就出于用公司打印机打个人简历,转正答辩时被拎出来当反面教材。
钱该怎么花才不心慌
建议搞个"三三三"资金池:
- 30%雷打不动存死期(防备突发失业)
- 30%放灵活理财(某宝某通随用随取)
- 30%用于社交学习(行业沙龙比游戏皮肤值钱)
剩下10%就当买个教训,毕竟谁没交过几次智商税。
我闺蜜去年报了个1980元的职场穿搭课,结局发现讲师是淘宝模特。现在她学精了,要花钱先查讲师公司参保人数。
问答环节:过来人怎么说
Q:租房预算超工资三分之一怎么办?
A:试试"通勤时间换空间"公式,地铁多坐三站能省40%租金。别学我同事住公司隔壁,结局省下的钱全贡献给网红餐厅。
Q:被要求加班怎么委婉拒绝?
A:记住这一个话术:"手上的A项目明早十点前要交,您看是先处理哪个?"百试百灵,前提是你真在干活。
Q:同事打听工资该说实话吗?
A:比对这一个准则答案:"也就刚够续租,听说东门煎饼又涨价了?"转移话题比说谎稳妥,毕竟公司禁止薪酬外泄不是说着玩的。
本人观点:别当拼命三郎
最近看到个数据挺吓人:90%的毕业生把首年目的定为"站稳脚跟",却忘了留时间锻炼和谈恋爱。前公司有个小伙子,三年升到主管却查出一身毛病,现在天天在朋友圈发养生文章。
说实话,社会这所大学最吊诡的地方在于——没人给你发课程表,但每堂课都需要交学费。就像我楼下便利店老板说的:"你们大学生总爱问对不对,我们这种老江湖只管值不值。"这话糙理不糙,你说是不是这一个理?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离开大学后怎么混?这五个坑千万别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