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万医疗险怎么选?平安e生保值不值得买?


为什么有人看病花30万自己只掏300?
上个月同事老张做甲状腺手术,总费用28.7万,医保报销后自费4.2万。但最后他自己只掏了300块——出于他三年前买了份年缴426块的保险。这事儿让我突然明白:普通人不是看不起病,而是不会采用器械转移风险


百万医疗险的三大坑,90%的人踩过
表妹去年买保险被忽悠的惨痛经历:

  1. 投保时健康告知全填"否",结局胃癌被拒赔
  2. 买成只保癌症的特药险,肺炎住院不给报
  3. 选了1万免赔额商品,实际住院花3.8万自费2.8万

核心对比(以30岁为例):

保障重点 普通医疗险 平安e生保2023
住院医疗 200万 400万
门急诊手术 不包括 12万
质子重离子 可选附加 直接包括
续保条件 需重新审核 保证续保20年

理赔实战:这笔钱到底怎么算?
朋友去年阑尾炎住院的真实案例:
总费用:38760元
医保报销:21500元
自费部分:17260元
平安e生保理赔:17260元 - 1万免赔额 = 7260元
实际自付:1万元(刚好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覆盖)

重点来了!倘使他在投保时附加了"0免赔"选项,每年多缴200元,这次就能多报7260元。


健康告知怎么填才可以顺利理赔?
见过最离谱的拒赔案例:投保时忘记告知5年前的痔疮手术。教你三招:

  1. 体检报告保留最近3年的
  2. 医保卡外借买药情况要说明
  3. 两年内住院/手术史必须申报

平安e生保的智能核保通道是个神器:匿名提交健康状况,立即知道能不能买。上周帮三高老妈试过,诚然准则体被拒,但给出了加费50%承保的方案。


续保20年到底有多重要?
对比市面上保证续保商品发现:

  • 某商品保证续保5年,到期后保费涨了120%
  • 平安e生保20年版,今年保费比三年前降了7%
  • 中途患癌/心梗后仍可续保,这是最大的杀手锏

特别提醒:50岁以上人群建议直接选20年保证续保版,别被"终身"字样的伪概念忽悠。


这些隐藏福利你可能不知道

  1. 免费预约专家手术(实测比普通挂号快3周)
  2. 住院直付服侍(押金30万不用自己垫)
  3. 线上问诊送药(新冠期间帮大忙)

上周亲测肿瘤MDT多学科会诊服侍:北京协和+上海瑞金专家视频会诊,全程没花一分钱。


灵魂拷问:有医保还需要买吗?
看组数据就明白:

  • 肺癌靶向药"安圣莎"年费50万,医保不报
  • 心脏支架手术中采用的可降解支架,单价3.8万
  • ICU日均费用1.2万,住满7天就超医保封顶线

平安e生保2023版涵盖的121种特药,才算是真正防住因病返贫的护城河。


本人观点时间
卖了8年保险,越来越觉得百万医疗险像灭火器——平时嫌占地方,起火时才知道多重要。但平安e生保最让我服气的是它的续保条款,白纸黑字写明"就算理赔过,只要不停售就能续"。上个月刚帮顾客搞定一笔肺结节手术理赔,看着账单从28万变成自费1万,突然理解什么叫"保险的尊严"。

对了,最近发现个新趋势:25-35岁女性投保量激增,可能跟乳腺结节检出率高有关。趁健康时锁定长期费率,这事儿真的越早越好!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百万医疗险怎么选?平安e生保值不值得买?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