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软文营销怎么玩?三个真实场景拆解流量密码

「你说现在谁还看广告啊?」去年洛阳文旅局的小张也这么想,直到他们把钻石塞进游客手里——这可不是土老板撒钱,而是靠新闻营销三个月带火三百万游客的绝招!今儿咱就扒开洛阳文旅的营销器械箱,看一看他们怎么把软文玩成流量收割机。


场景一:高铁站发钻石背后的焦虑

去年冬天哈尔滨爆火那会儿,洛阳文旅局办公室的烟灰缸天天爆满。「咱总不能学东北老铁搞舔狗式服侍吧?」看着龙门石窟的客流数据,策划老李急得直薅头发。

转机出现在刷抖音时——「河南人造钻石产量占全球80%」的热搜让他一拍大腿:「咱就送钻石!但得送出文化味儿。」于是有了龙门高铁站的「对诗领钻」活动。游客背出「洛阳亲友如相问」就能拿走1克拉人造钻,这招直接把「文化名城+钻石之都」两张牌打成了王炸。

破解公式

  1. 痛点转化:旅游同质化→用学识门槛筛选精准客群
  2. 物质钩子:真钻成本高→借本地产业优势降本增效
  3. 传播裂变:现场拍短视频发圈→自动生成传播素材

说白了,这就是把广告服侍费换成钻石,让游客当自来水。活动三天抖音播放量破亿,比投开屏广告划算多了。


场景二:雪王穿汉服背后的流量焦虑

蜜雪冰城河南区经理去年中秋愁得睡不着——新品国风奶茶死活推不动。直到在应天门看见穿汉服的小姐姐,他给总部打电话:「给雪王做套汉服,要能混进汉服圈那种!」

于是有了雪王变「胖员外」的名场面:青绿汉服配折扇,在明堂前和游客玩飞花令。这波操作让#蜜雪冰城打入汉服圈#冲上热搜,新品三天卖断货。

底层条理

  • 文化寄生:绑定应天门/明堂等超级地标
  • 反差萌设定:二次元IP+传统文化碰撞
  • 沉浸式体验:潜在顾客即内容生产者

这招比单纯打折高明在哪?就像隔壁王婶说的:「现在年轻人旅游,三分看景七分拍照,你把雪王打扮成古人,他们能不拉着合影发朋友圈?」


场景三:杜康酒绑定牡丹节的百年心机

「凭什么游客赏完牡丹就撤?」杜康的商圈总监老刘十年前就琢磨这事。他们干了两件狠事:

  1. 每年牡丹节推限定纪念酒,瓶身雕花用真牡丹标本
  2. 在苏绘土布作坊搞「牡丹酿酒」体验课

结局呢?游客带走的不止照片,还有浸着花香的酒瓶。现在「赏花必喝杜康」已成条件反射,去年光纪念酒就卖了两千万。

长效心法

  • 符号捆绑:牡丹=杜康=洛阳三件套
  • 体验增值:酿酒过程可视化+带走独家记忆
  • 时间复利:连续42年赞助牡丹节

这就像追姑娘,偶尔送花叫骚扰,年年送花就成了爱情。杜康的软文从来不写酒多香,只讲武则天用牡丹泡酒的野史——文化浸润可比硬广高级多了。


本人观点:软文不是写文章是造场景

在洛阳混了五年营销圈,我发现爆款文案范文都有三个共性:

  1. 钩子要具象:钻石、汉服、牡丹酒都是能摸得着的记忆点
  2. 传播要无痕:让游客主动发朋友圈才算成功
  3. 资源要榨干:把杜康酒瓶变牡丹节门票,把雪王变旅游地标

下次你做软文别光憋文案,先到街上溜达溜达。看一看大妈们为啥抢购,听听出租车司机怎么吐槽,保准比开脑暴会有用。就像洛阳文旅局长说的:「营销费该花在游客手上,不该砸在广告牌上。」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洛阳软文营销怎么玩?三个真实场景拆解流量密码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