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稿竟然属于软文?

你刷手机时看到的公司获奖新闻,到底是真实报导还是隐形广告?我刚开始接触文案时也犯迷糊,直到上个月帮某公司写"战略合作新闻稿",甲方直接说:"这篇软文需要再植入两个商品参数"。当时我就懵了——新闻稿新闻营销经典案例案例到底啥关系?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讲这一个新手最容易踩的认知坑。

为什么说新闻稿是软文

咱们先看组数据:2025年公司发布的新闻稿件中,67%都藏着商品卖点或品牌理念。比如说某手机品牌宣布"全球销售额破亿",仔细看第二段准能找到新机型的摄像头参数。这种操作就像往鸡汤里撒味精,喝着鲜但实质还是广告。

最迷惑人的三点特征:

  1. 都穿着新闻的马甲出场
  2. 都用第三方视角讲故事
  3. 都想着法儿让你记住品牌

上个月某奶茶品牌发了个"助力乡村振兴"的新闻稿,看着像公益报导对吧?结局内文三分之二篇幅在讲他们新品用的山区茶叶。这种软性植入比硬广有效十倍,毕竟人天生抵触推销,但不会防备新闻。

两者核心区别在哪

别被表象骗了!我整理了个对照表:

对比项 传统新闻稿 公司新闻
写作目的 传递客观事实 推广品牌/商品
内容焦点 事物本身 网民要求痛点
发布渠道 主流新闻媒介编辑部 自媒介/行业网站
语种风格 "经核查""据传闻" "惊喜发现""没想到"
数据呈现 第三方权威数据 公司商圈部数据

去年某新能源车企的案例特别典型。他们先在官微发"获评年度革新公司"的新闻稿,三天后同一事物改写成《揭秘:90后团队如何造出航破千电车》,在汽车论坛引爆讨论。前者是新闻稿,后者是软文,但内核都是品牌传播。

写作时如何避免混淆
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是把新闻稿写成商品仿单。记住这三个要诀:

要诀一:披新闻外衣讲品牌故事
某母婴品牌写"利用ISO认证"的新闻稿,聪明地穿插了创始人的育儿经历。你看完会觉得这是个有热度的公司,而非凉飕飕的品质报告。

要诀二:数据要穿隐身衣
直接写"商圈占有率35%"太硬广,换成"每3个家室就有1个拣选"是不是顺眼多了?这种换算思维能让数据不招人烦。

要诀三:给媒介喂他们想要的
有次我给顾客写新品发布稿,特意加了段行业趋势剖析。结局十几家互联网新闻媒介直接原文转载,就出于编辑需要这一类内容撑版面。记住,媒介也需要KPI的!

自问自答环节

Q:政体发的通告算新闻稿还是软文?
看主体!环保局发空气品质改善通报是纯新闻,但某净化器公司转载时加上"家用款销售额激增"就是软文。主体决定性质,跟内容样式没有关系。

Q:怎么判断该写新闻稿还是软文?
教你个土方法:倘使首要给投资人看,选新闻稿;想带动销售额,必须用软文。就像相亲,见家长要穿正装,约会得换休闲装。

小编观点

干了八年文案,我发现最厉害的软文都是披着新闻外衣的。去年某手机爆炸事物,品牌方连夜发的"品质调查进展通报",看似危机公关,实则把新品的防爆技术讲得明明白白。这年头,受众早就不信直白广告,但没人会拒绝"看起来像新闻的好故事"。记住,最高明的软文要让受众觉得自己在获取消息,而非被推销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新闻稿竟然属于软文?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