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选错水乳会让皮肤越护越差?

你有没有发现?朋友圈里天天晒空瓶的小姐妹,皮肤反而越来越敏感。上个月我闺蜜用了某大牌水乳后全脸爆痘,去医院一查——所谓的"维稳神器"竟然含五种致痘成分!某美妆平台数据显示,30%的敏感肌症结都是错误采用水乳致使的。身为护肤小白,该怎么避开这些隐形雷区?

▌成分陷阱比你想的更可怕
跟你们说个真事。上周有个00后妹子私信我,说她跟风买的"网红神仙水"用后脸疼,结局我让她翻出成分表一看——酒精含量排第二!这种爽肤水上脸能不刺激吗?

给你们划重点了:
-看成分表前五位:保湿剂必须要在前三才算合格
-避开卡波姆+苯氧乙醇组合:这种防腐体系容易闷痘
-乙醇敏感肌慎用:浓度超过3%会破坏角质层

去年某检测机构抽查了38款热门水乳,发现标榜"温和"的商品里有12款pH值超标。最离谱的是某日系品牌,明明写着pH5.5弱酸性,实测居然高达8.2!

▌质地拣选要看肤质别跟风
最近有个妹子跟我吐槽,说她按照美妆博主推荐买了套贵妇级水乳,结局油皮用后长闭口。症结出在哪?那套商品是给干皮设计的超厚重配方啊!

实测不一样肤质的水乳挑选准则:
油皮:选含北美金缕梅的清爽型
干皮:需要神经酰胺+角鲨烷组合
混合皮:T区用控油乳液,两颊叠加精华油
敏感肌:避开香精和酒精,选积雪草成分

有个测验室做过测试,油皮用错滋润型水乳,出油量会加强40%。所以别再相信什么"全能型"商品的鬼话了!

▌价钱差三倍的水乳真差很多?
上个月我做了个盲测测验,把380元和38元的两款保湿水混在十个瓶子里让美妆达人试用。结局猜对价钱的只有两个人,况且都是蒙的!

给你们看组对比数据:
保湿力:某大牌(5小时) vs 国货(4.5小时)
吸收速度:日系(23秒) vs 韩系(27秒)
温和性:法国药妆(pH5.2) vs 某网红品牌(pH6.8)

最搞笑的是某大牌乳液,卖680元,首要成分居然是甘油+硅油,成本不超过20块。反倒是几十块的国货里添加了二裂酵母提取物。

▌早晚用水乳真有注重?
去年有个妹子坚持早晚用同款水乳,结局皮肤越来越暗沉。后来皮肤科医生让她早上换成抗氧化型水乳,症结才化解。

实测不一样时间段的要求差异:
早上:需要抗氧化成分(VC衍生物)
晚上:着重修复(神经酰胺)
生理期前:改用控油型(葡糖酸锌)
换季期:加强屏障修护(胆固醇)

有个测验室做过28天跟踪测试,早晚分用不一样功能水乳的组别,皮肤含水量比统一采用的组别高26%。所以别再一瓶水乳用全天了!

针对后台问得最多的三个症结:
Q:水乳必须用同品牌吗?
A:最好别混搭!我试过某日系水和韩系乳混用,结局搓泥到怀疑人生。不一样品牌的pH值可能相差2个点,会破坏皮肤屏障。

Q:先乳后水是什么鬼?
A:这一个玄学概念贻害不浅!去年某大牌推广"乳液先行"概念,结局30%网民反馈闷痘。除开你是超级大干皮,否则老老实实按水-乳顺序来。

Q:孕妇该选什么水乳?
A:避开视黄醇和氢醌就行。有个孕妈朋友用某孕妇专用品牌反而过敏,后来换成普通保湿型倒没事。核心看成分表,别被营销话术忽悠。

最后说点得罪人的大实话。看到标榜"火速美白"的水乳赶紧跑!真正有效果的美白成分浓度至少要2%以上,而水乳类商品根本达不到这一个准则。还不如把钱省下来买瓶好的精华。现在马上去检查你的水乳成分表,假若前三位有乙醇、香精、色素这三兄弟,建议直接换掉!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新手选错水乳会让皮肤越护越差?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