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软文包是营销界的预制菜?3个真相让你避开智商税

上周帮朋友看合同,发现他花3万买的"全年软文包收录",仔细一瞧就是20篇洗稿文+5个模板。这事儿让我想起老家开饭店的二叔——总吹嘘自家招牌菜是祖传秘方,其实后厨堆着半人高的料理包。今天咱就扒开软文包收录的内馅儿,看一看里头到底塞的啥。

一、软文包收录到底包什么?(行业不能说的秘密)

去年某MCN机构流出的报价单显示,标价8888元的"公司尊享包"实际成本不到800。拆开来看通常有这几样:

  1. 洗稿套餐:把知乎高赞回答面目全非(换一个"我闺蜜"之类的称谓)
  2. 模板全家桶:5种开头+3种结尾随机组合(跟自动写诗软件一个定律)
  3. 数据美容:阅读量靠机器刷,评论用AI生成(你刷到过"作者说得太对了!"的废话吗)

重点记这一个对比表

宣传卖点 实际内容 成本占比
资深团队撰稿 大学生兼职洗稿 15%
全网渠道分发 20个僵尸号轮发 40%
精准数据剖析 淘宝9块9买的爬虫软件 5%

有个真实案例:某母婴品牌买了"百万曝光包",结局发现85%阅读量来自中老年养生号,气得老板当场把键盘砸了。

二、怎么挑不坑人的软文包收录?(内行人的检测法)

去年双十一,我帮某家电品牌验货时发明了"三戳测试法",专治各种忽悠包:

  1. 戳时间:要求看最近3天的案例(防止拿三年前的案例充数)
  2. 戳细节:问"某篇软文里出现的医生名字全称"(现编的会卡壳)
  3. 戳资源:要某个具体渠道的投放截图(带实时水印那种)

记住这句话:敢让你直接跟撰稿人通话的团队,品质通常差不了。上个月碰到的良心服侍商,乃至愿意提供撰稿人的资格证编号,一查还真是三甲医院的在职医师。

三、不用软文包收录会怎样?(反常识的真相)
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有些行业不用软文包收录反而更划算。比如说做高端定制的朋友,自己培养了个00后小编,专门在知乎装贵妇分享"私人体验",单篇引流效果抵得上10个软文包收录。看这组数据对比:

方式 单客成本 转化率 复购率
软文包收录 ¥380 0.7% 12%
真人故事 ¥150 3.2% 38%
KOC私域运营 ¥80 5.6% 61%

有个更绝的案例:某小众香水品牌让开销者自己写香评换小样,收集来的真实故事比专业软文编写动人十倍,现在这些UGC内容成了他们的核心资产。

四、将来软文包收录会消失吗?(行业内部消息)

最近参加了个闭门研讨会,某平台大佬透露:AI软文写作的成本已经降到每千字3毛钱。但有意思的是,愿意为人工原创多付50%的品牌方反而加强了。这就跟料理包越盛行,私房菜越值钱一个道理。

有个信号值得留意:今年开始,头部平台都在严打"营销号特征内容"。具体来说,带这三个要素的文章会限流:

  1. 高频出现"点击下方链接"
  2. 同一句式重复3次以上
  3. 配图与正文关联度低于30%

所以啊,现在还囤软文包收录的,就像2019年囤口罩机——等你想入场时,风口早变道了。下次碰到销售软文包收录的,不妨先让他拆两篇案例文章,假若经得起"查重+搜图+条理三连击",再谈合作也不迟。毕竟,这年头连预制菜都开始讲锅气了,软文包收录假若还玩老套路,迟早得进营销博物馆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为什么说软文包是营销界的预制菜?3个真相让你避开智商税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