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软文没人看?TOM软文营销秘诀全在这


朋友圈天天刷屏没人理,症结出在哪?

上周和做电商的老王喝酒,他吐槽说在TOM新闻发了十篇软文,阅读量还没他朋友圈点赞多。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杭州那个卖茶叶的案例——同样的消息,发普通平台杳无音信,在TOM新闻首发后咨询量翻三倍。说白了,新闻营销就像谈恋爱,找对平台比天天送花更为重要。就像网页3说的,TOM新闻的公信力背书,可以让你的文章自带"专家认证"光环。


新手最常踩的三个坑

坑1:把软文当商品仿单写
"XX茶叶含茶多酚18.3%,产地武夷山..."这种开头,受众划走速度比外卖小哥爬楼还快。好软文要像邻居唠嗑,试试这么改:
"喝了三十年茶的老爸说漏嘴——这种叶片发红的才算是真岩茶"

坑2:闭门造车不调研
有个朋友照搬网红模板写家电软文案例,结局阅读量惨淡。后来学网页5的招数,潜伏业主群三天,发现大家最愁梅雨季电器返潮,改写成《回南天救星!家电防潮指》,在TOM新闻首发后引流200+订单。

坑3:数据不会说话
"商品热销"这种话早没人信了。看一看网页7的案例:某品牌把"销售额破万"改成"每3分钟卖出一台",配上实时销售数据动图,转化率立涨40%。


TOM平台爆款公式大揭秘

黄金四件套

  1. 信任三板斧
    资格证书别采用扫描件(拍出采用痕迹更加真实)
    顾客合影要抓拍(参考网页6的验收现场照)
    检测报告玩花样(学网页3的"扫码看遗传因子检测")

  2. 痛点转化表
    | 网民疑虑 | TOM式化解法 |
    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    | 担心效果夸大 | "30天无效全额退款" |
    | 怕买到假货 | "每件商品带溯源码" |
    | 嫌价钱贵 | "日均成本不到一包纸巾" |

  3. 故事要带烟火气
    某家具厂老板在TOM新闻发《破产前夜接到神秘订单[7]》,把商品参数融进商海沉浮故事里,文章被转发出圈。

  4. 平台专属玩法
    开篇埋"本文首发TOM新闻"增强权威感
    文末加编辑手记(学网页3的"小编实地探访"环节)
    搭配平台专属话题标签(如#TOM严选)


不一样商品怎么写才带劲

高客单价商品
"买错保险比不买更可怕!金融顾问不敢说的5个真相"(配对比案例)

快消品
"超市阿姨偷偷告诉我:这三个坐标的酸奶最新鲜"(结合生活场景)

技术服侍类
"装修公司绝对不会告诉你的验收秘籍(附自测表格)"(提供实用器械)

就像网页5提到的护肤品案例,在TOM新闻写《柜台姐跳槽前爆料的选品幕》,比直推商品有效得多。


说点同行不敢讲的大实话

见过最离谱的翻车:某微商把三无面膜吹成"测验室机密配方",结局顾客全在追问科研设备采购渠道。好软文要七分真三分演,全凭良心充排场。就像网页4说的,真正的高手会把"7天无理由"包装成"给老婆三次反悔机会"。

最近发现个新趋势:聪明商家开始给每一篇软文做"生命周期管理"。在TOM新闻首发后,同步改编成短视频发抖音,截取金句做小红书图文,把一篇内容吃出三道菜的花样。

说到底,TOM新闻营销玩的就是"借势"——借平台的势能,借故事的情感,借数据的说服力。你看那个卖茶叶的老张,后来把开箱视频拍成《茶叶侦探社》,现在都成TOM的常驻案例了。这年头,不会讲故事的生意人,迟早要被会写剧本的淘汰咯!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为什么你的软文没人看?TOM软文营销秘诀全在这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