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下奶茶店老板老李最近愁坏了:花3000块群发的促销短信,换来7个消费者和23条垃圾短信举报。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某炸鸡品牌的骚操作——他们在大学城用AR游戏派发优惠券,三天带动2000+学生到店。移动营销这玩意儿,真不是发短信这么简单。
短视频营销=拍商品说明书?
说一句大实话,90%商家拍的带货视频都像商品说明书。你看那个卖炒锅的刘姐,原先天天拍锅具特写,后来改成《不会做饭的95后如何搞定年夜饭》,播放量从200飙到20万。
重点来了:
- 生活场景>商品参数(家庭矛盾片段比功能演示有效3倍)
- 网民证言>专家讲解(真实顾客出镜转化率高47%)
- 悬念设置>直接推销(带问题引导的片头完播率高82%)
失败案例 | 成功案例 | 关键差异 |
---|---|---|
手机店拍配置参数 | 记录店员帮老人调字体 | 情感共鸣 |
健身房展示器材 | 拍会员减肥心路历程 | 故事属性 |
小程序就是个摆设?
我表弟开的便利店,去年上线了个"五分钟极速达"小程序,结果月活不到50人。后来做了三件事:
- 在冰柜贴"扫码解锁隐藏款雪糕"
- 下雨天推送"免配送费"弹窗
- 开发"临期食品盲盒"功能
你猜怎么着?三个月小程序订单涨了12倍。记住口诀:线下场景触发+即时需求满足=小程序正确打开方式。
地理位置推送只能发优惠券?
上周路过商场,手机突然弹出个AR导航:"向左转10米可领免费冰淇淋"。顺着指引走到甜品店,发现37人在排队——这就是某连锁品牌的LBS营销新玩法。
有效果的位置营销得这么玩:
- 结合天气数据(下雨推雨具/晴天推防晒)
- 匹配时间节点(上班高峰推早餐/深夜推代驾)
- 设置行为诱饵(步行100米可解锁福利)
某母婴店在幼儿园500米内设电子围栏,推送《接娃等候指南》带店铺导航,当月新客增长230%。
裂变活动就是求转发?
见过最牛的裂变案例:宠物店让顾客发"带狗子来洗澡"的朋友圈,文案必须包含店铺定位。每带来一个新客,原主人可以获得1次免费剪指甲服务。结果呢?三个月微信加了900多个养宠顾客。
裂变设计三大铁律:
- 参与门槛要够低(扫码就行别注册)
- 奖励机制要即时(当场兑现别拖延)
- 传播内容要带钩子(隐藏福利待解锁)
千万别学某些商家搞"集50赞换礼品",这种玩法2020年就过时了。
私域流量就是加微信?
认识个做教培的,微信加了5000家长但转化率不到3%。后来他做了个狠操作:把朋友圈从早到晚的课程广告,改成每天发三条:
- 8:00 家长辅导作业的崩溃瞬间
- 12:30 学生午餐搭配攻略
- 20:00 孩子进步案例拆解
半年后,同样的5000好友,课程续费率从17%飙升到69%。这说明:私域运营不是加好友,而是养知己。
现在明白了吧?移动营销根本不是技术活,而是心理学游戏。就像那个在菜市场用二维码讲故事卖土鸡蛋的大妈,她摊位前的队伍永远最长——因为每个扫码的人都能看见母鸡下蛋的视频。记住啊,手机屏幕那头都是活生生的人,不是数据包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移动营销就是群发短信广告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