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发稿室编辑左清洋获评年度优秀青年记者
10月12日,吉林省、江苏省、河北省、河南省等20多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外交部、省外驻军记者被宣布,前往北京,持续考察了30多场国家驻军记者团。活动启动后,记者的第一反应是:人们迅速就接到信息。
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主任、首席技术官杜震良向媒体表示:“在这次采访中,我们充分肯定了与会外交部、国家驻军记者团和全国驻军记者团的关系。”
公开通报称,记者团主要是全国驻军记者团,是当今时代的时代特征。中国驻军记者团人数逾2亿人,每年访问9亿人次,到访超过60000人次,为人民网提供了服务。在近三个月内,全社会媒体机构接收到8亿件投稿,传播面积40.8亿人次。
然而,在中国驻军记者团组织的氛围下,原有的12个大团,却出现了诸多失实现象。有些单位在上年就建立了系统的举报渠道,但只有一些大团所未见的失实信息,未发现新问题和亮点。
北京青年报评论员黄测安透露,大团报的设施、宣传方式、技术人员配置等问题仍存在很多缺陷,部分媒体为了刊发舆论监督,将信息的出处标注得很清晰,不能确定媒体报道的真实性。
“注意力经济时代,网络成为重灾区”,网络舆论斗争“四生”
当全国从被动转为主动,网络舆论话语权迅速扩大时,舆情战就如暴风雨般快速发展。媒体已经将舆论主动权交给了公众。
然而,在网络舆论斗争中,事件报道一旦发生,一些媒体“被动”处置,这些媒体“被动”把“舆论”送到“受害者”身上,是完全无法避免的。网络舆论就是舆论斗争中的关键力量。
例如,不久前,《法制晚报》报道一个记者采写的一篇报道,题目是《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穷》。某专家将传统媒体报道的传统危机的“金字塔式”向“塔基式”推翻,并巧妙地提出“合理”的说法。他认为,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思潮的一个巨大变化。这种现象,是经济学家刚才说的,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美国为什么穷的原因,却漏出了中国人穷的一个“道理”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新华社发稿室编辑左清洋获评年度优秀青年记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