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记者无所畏惧,敢于发表真相
记者是报社记者,而“大报”的出现,极大地丰富了报纸报道的内容,培养了读者的阅读习惯。在以高效率和高质量为目标的采编实践中,《南京晨报》从时间、角度、内容和风格等方面为人们呈现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新闻素材,成为报纸的思想性、可读性和可读性的体现。
“我们的新闻工作总是被人们忽略,而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事实,都是我们深入思考的结果。”法新社《新闻晨报》记者、法新社副总编辑刘雷山说。他每天都采访10多名新闻专业的学生,他们认真记录着校园的发生,他们报道的新闻是新闻,也是报纸。
法新社社长刘雷山说,媒体报道和新闻敏感、职业道德和编辑水平都是严格把关的。而新闻敏感,正是基于作者、记者的理论和职业道德,让他们主动向外界进行引导,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媒体报道的专业化,让报纸有一个能够走出生存的土壤。
“现在新闻工作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问题,就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。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,而这些多样化中的其中一部分,又往往是不实的,所以我们在寻找新闻素材时,应当去关注他们的需求,理解他们的需求。”法新社副总编辑袁晓芳说。
新媒体时代,给报纸带来的,是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,在这个环境中,“无微不至”的新闻敏感度已经越来越弱了,记者应该做到主动关注公众,关注他们的心理和需求,善于挖掘出能够反映新闻事实的重大新闻。
三、如何把“创新”发挥到极致?
有的记者就像网络上有一条信息,他们知道,但是不知道,这时我们就要让他们去关注。
在现实中,记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达者,他们需要获取信息,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想法,来完成自己的新闻工作。这种做法叫做“终端化”,用“终端化”代替了“纸媒”,将传统的纸媒的信息、受众的需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这样就能在不对称的信息的海洋中,既提供给受众想看的内容,又能够获取受众所需的信息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: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新闻记者无所畏惧,敢于发表真相